宜兴红茶1949-1979
在1949年到1979年间,宜兴红茶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变迁。随着宜兴全境的解放,茶叶生产逐步恢复,以国营和集体形式为主导的茶业体系得以建立。这一时期,宜兴的茶叶科研、教育和推广工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度,促进了茶叶种植、制作技术的迅速提升。以无锡市茶叶研究所、国营芙蓉茶场、阳羡茶场和宜兴农林学院茶学专业、宜兴外贸茶厂为代表的机构,推动了茶叶品种的优化、种植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,使得宜兴成为了江苏省茶叶科研和新品开发的重要中心,巩固了其全国产茶基地的地位。
在管理上,1950年至1979年间,宜兴茶叶收购经历了多次调整,从苏州茶厂的委托收购,到县茶叶管理委员会设立收购点,再到1960年后的统一经营,宜兴茶厂的建设和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。70年代初,宜兴开始生产茯砖茶,产量曾达到近万担,显示了其在茶叶行业的繁荣。到1979年,茶园面积扩大至5.64万亩,年产量达到3220吨,红茶成为宜兴第二大副业,宜兴正式进入了全国重点产茶基地的行列。
江苏省国营芙蓉寺茶场和无锡市茶叶研究所在此期间贡献显著,特别是在红茶研究和生产方面。1963年,他们在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等支持下,由张志澄先生主导研究出口分级红茶,特别是红碎茶(苏红),并被选为全国红碎茶品质研究的试点场之一。芙蓉寺茶场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国家认可,为中小叶种茶的红碎茶加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,推动了苏南国营茶场的整体发展。
多重随机标签